close

(3)忍惡無瞋的方法

記得在《孟子》上有一段說:「有人在此,他待我以橫逆,我一定要自己反省一下,或者因為我自己先有不仁無禮的地方對待他,否則他怎麼會無故來和我過不去呢?假使自己反省,並沒有對他不仁﹒或者無禮的地方,而對方橫逆的行為依舊向我進襲,那麼君子仁人,他一定再自己反省,一定是我待人還有不忠心的地方,假使自己反省並沒有對不起他的地方,而那橫逆的人,還是照舊的來欺侮我,這才嘆著說:『這是一個蠻橫無知,不講道理的人,那和禽獸還有什麼分別呢?我又何必去和禽獸一樣的人計較呢?』所以君子仁人,只有終身憂愁他的德學不如他人,絕不擔憂一時外來的禍患和侮辱。

 

《佛說四十二章經》第八章有這樣一段話:

 

「惡人害賢者,猶仰天而唾,唾不至天,還從己墮;逆風揚塵,塵不至彼,還岔己身。賢不可毀,禍必滅己。」又說:「惡人聞善,故來撓亂者,自禁息,當無瞋責,彼來惡者而自惡之。」

 

在唐朝,有兩位有名的賢聖僧化現人間,一名寒山,一名拾得,他們是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的化身。

 

有一天,寒山向拾得說:「世間有人謗我、欺我、辱我、笑我、輕我、賤我、騙我,我應如何對治呢?」

 

拾得答道:「只是忍他、讓他、由他、避他、耐他、敬他、不要理他,再待幾年,你且看他。」這些都是忍辱無瞋的好方法。

 

作惡的人,業報難逃,他會自作自受。如果我們因他橫逆而生瞋心、動無明的話,那我們自己也起了惡心惡念,同樣做了惡人。假使我們忍惡無瞋的話,那就是「彼來惡者,而自惡之」。

 

佛也說了一個譬喻,如同我們送禮物給人,其人不肯受你的禮物,你只好把送去的禮物,帶回來自己受用。現在,惡人無端侮辱我們,我們能夠忍惡無瞋,就是佛在第七章所說的:「今子罵我,我今不納,子自持禍,歸子身矣。」

 

我們已經知道,行惡之人必遭惡報,以及惡還本身的道理,我們那裏還敢自討苦吃,常發瞋心呢?惟有哀憐對方愚癡,慈悲惡人,更進一步,必須發願度脫這些愚癡的人,使他早一點脫無明殼,出煩惱河。

 

出自《煮雲法師全集》第七冊

回〈煮雲法師講演集--起信篇〉目次

 

arrow
arrow

    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