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1110793-1.jpg

11)迴向功德

【國曆三月二十日(農曆二月六日)星期一  天氣:晴轉陰】

  昨天起嚴格執行規約,大家均較為嚴肅,更加虔誠念佛,已無談話之聲,多遊客也被此虔誠莊嚴的情形所感動。

  晚間上人再作如下開示:

  明天佛七即將圓滿了,而各位的感想以及所得如何?各人對佛法之瞭解,及精進佛七之認識,是各不相同,必有不同的感受。我們應該知道學佛修持的重要。此次佛七,不但是精進佛七,而且又兼受持八關齋戒,在目前全省各地而言,可說鳳毛麟角,少之又少。因此,不管是初入佛門的信徒,或是學佛多年的老居士,既能來此參加精進佛七,即應把握時機,至誠懇切念佛,有在此七天,才不辜負我們的人身,亦唯在此七天,才是我們自己的時間,其他則均為事業或家庭、兒女而奔忙,因此更應覺得七天的可貴,誠懇念佛,求生極樂世界。

  我們學佛者,更應多發願、多精進、多迴向,淨土宗之「信、願、行」為往生三資糧,其中迴向是非常重要的,如迴小向大、迴因向果、迴事向理等等。迴向之功德,如第一天所講的受持八關齋戒的故事,曾說過魔王波旬,因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,不知迴向極樂,而受魔王報身;若能迴向極樂、求生西方,必不會落魔王之報,擾亂佛法。因此,我們無論念佛或行善布施,均須時時迴向西方極樂世界。就像我們在銀行存錢一樣,積少成多。迴向也是如此,把念佛及行善等功德,迴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,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

  我們的行為都是習慣使然,習慣的力量很大,好的習慣長久之後越好,如念佛、行善、布施、做功德是如此。如先前不肯發心做功德,習慣之後,久之必更不發心。但如經常發心,成為習慣之後,必更虔誠發心。如現在念佛堂的西方三聖像,是香港的一位皈依弟子王妙賢居士發心捐獻的,她的生活情形並不富裕,與清覺寺也沒有特殊關係,只因為我的因緣而發心,不但捐獻很多金錢,並且獨獻佛像,大做功德,實是難得。而台東人與清覺寺的關係較為密切,但發心者少,這都是習慣所使然。念佛與做功德也是息息相關的,此正行與助緣,即所謂福德因緣。《彌陀經》上說:「不可以少善根、福德因緣,得生彼國。」《無量壽經》也說:「植眾德本。」這都是要我們廣植福田,助生淨土。

  古德云:「死生老病誰替得,酸甜苦辣自承當。」我們念佛修持或行善布施,均是自修自得,因此生前遇緣即須多做功德,否則死後,兒孫雖然替你做功德,但七分之中只獲一分,其餘的六分功德為生者自得,亡者不能全得的。須知「兒孫自有兒孫福,莫為兒孫作馬牛」,還望大家各自珍重。

  明天佛七即將圓滿,最後大迴向禮祖後,始全部結束。常住方面因為設備簡陋,頗感怠慢,因此決定於後天中午款待大家;同時,我們後天早上要開檢討會,以檢討佛七之應興應革事宜,使今後的佛七能更如法圓滿。話說多了打閒岔,大家發誠懇心,好好念佛吧!

 

出自《煮雲法師全集》第四冊

回〈精進佛七日記〉目次

arrow
arrow

    taiwanpotal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